兹以天人关系和历史鉴戒两个问题为例,略述如下。
先就天人关系来说,这是人们历史观念中所涉及的一个最早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。商和西周时期,“天命”观是人们的主导思想,即社会的治乱盛衰、人世的祸福夭寿,都是天命所决定的。如:“天生民而立之君”[8],“天生烝民”[9],“天亦惟休于前宁人”[10],“天其殃之也”[11],“天命不易”[12],“天命玄鸟”[13]等。但是商的“天命”观与周的“天命”观有一个根本的不同,即商的“天命”与商的祖宗神是统一的,所以“天命”是庇护商的;周的“天命”观认为,“天命”不是周的祖宗神,“天命靡常”[14],它是会转移的,而转移的目标是庇护有德之人,所以“天命”从商转移到周。周王朝提倡“明德”,强调以德治天下,就是出于这种历史观。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,“天命”观经不住现实的检验而开始动摇,从而出现了“天道远,人道迩”[15]的观念,人们愈来愈重视人事了。一部《战国策》,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都是在讲人谋的作用。到了汉武帝时期,司马迁著《史记》,只是偶尔提到“天命”而着力写出了各阶层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用。可以说,《史记》确立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,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人本主义传统。尽管其后还有对“天命”的称说,但其神圣性已大为淡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