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朝虽然善于创造,可惜卿卿薄命,二世而亡,所创造的东西又没有办法申请专利,于是连大运河带科举制最后都便宜了唐朝。唐朝李家,虽然号称是那个写了《道德经》五千言的老子的后代,其实据陈寅恪先生考证,原为标准的胡人,不过是冒名姓李罢了。当然,胡人有胡人的好处,尤其是汉化了的胡人,其实有的情景下要比汉人做皇帝还要好,至少开创了唐朝的李家是如此。他们有气魄,有胆识,没有那么多婆婆妈妈,拖泥带水。站在汉文化边缘上的人,更清楚汉文化的利和弊,他们甚至比汉族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还痛恨门阀制度,实行科举制,就是毁灭门阀制度的釜底抽薪之法。也就是这个原因,以考试取士为主要特征的科举制度,在唐朝得到了真正的发扬光大。
唐朝的科举考试,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种。所谓常科就是定期的正常考试,制举是指不经常举行的出于特定目的的特科考试,我们一般讲科举都是指常科。常科的名目非常多,有秀才科(考诗赋和策论)、进士科(与秀才科略同)、明经科(考儒家经义)、明法科(考法律条文)、明书科(考书法和文字学)、明算科(考算学)、史科(考历史)以及特殊年景开的开元礼科(考唐明皇制定的礼制)、道举(考道教教义)和童子科(专为十岁以下儿童准备的,考儒家经义)甚至还包括医举和武举。其中秀才科由于要求太高,考试过难,所以没有举行几届就停止了(显然,唐朝人是按秀才的字面意义来理解这两个字的);而开元礼科和道举除了粉饰太平和为李家涂脂抹粉之外,毫无实际用处,所以也没有搞过几次。在那个时代,这些考试已经足以满足政府行政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全部需要了。